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

2011031018:27
資料提供:小小天地

本文由小小天地 授權刊登


不論孩子是男是女,內向外向,多大多小,如果父母沒有耐心,就不能發現孩子成長的情形,以及特別的需要。也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孩子的優缺點,也不會激勵他的學習動機,甚至孩子學習不良時,也不能耐心等待他的成長。


當孩子不聽我們的話,不朝我們所希望的方向成長時,大多數父母,最常有的疑惑是:「我真不知道孩子腦筋在想些什麼?為什麼這麼難溝通?」平心而論,儘管用心的父母,很願意「不失赤子之心」、「與孩子共同築夢」,或者更積極的扮演一個「傾聽者」的角色,但都不能保證,能百分之百讓長大的孩子,還是像過去的心肝寶貝般的貼心爸爸媽媽。


於是,許多父母開始學習各種挽回孩子心意的方法和技巧,企圖抓住孩子的心,問題是,在父母法寶盡出之前,其實父母最應該做的,是為孩子營造「和諧的家庭環境」,而不是枝節末梢的技巧及法寶。提起「和諧」這兩個字,有人認為很困難,有的人認為很容易。在一般人的認知中,夫妻兩人正常上下班,經濟情況良好,孩子好好上學,星期假日全家到俱樂部或徜徉於青山綠水間,就算是個幸福、和諧的家庭了。


「愛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


但話說回來,真要做到類似上述「和諧家庭」的表象,其實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。如果真要輕信而且勉勵為之,恐怕就會身陷其中,而覺得備感挫折了。舉例來說,現代父母工作壓力沉重,孩子課業壓力也不輕,不是父母要加班,就是孩子要補習,而外在的環境,也沒有太多的戶外活動空間可供選擇,讓人在家團聚難,外出休閒更難!


所以與其認定一個「和諧家庭的表象」,不如重新定義每個家庭對「和諧家庭」的標準和看法,而非樣樣都要勉強自己達到一般所認定的標準。所謂「和諧」,簡單的說,就是互相親愛,所以,也許家人不能每天在一起吃晚飯,但如果彼此之間蓄積足夠愛的能量,就比前述幸福家庭的每一項條件都重要。因為,有了愛,就能創造和諧的氣氛,並不一定要賺很多錢,或天天回家吃晚餐。所以,父母在積極為孩子規畫生活,努力想參與孩子生活的同時,其實首先要問問自己,究竟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愛。因為互愛與互動,才是參與孩子生活,最好,最基本的方式。


多做孩子言語行為的好示範


我們看名人傳記,常發現他們都談到:父母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多深多廣。換句話說,父母有積極的生活態度,努力工作,自然就會讓孩子體會到應該把書讀好,把功課或家事做好,交朋友也是如此。相對的,父母若經常演出沒有耐心的表現,孩子很容易就學到了。接著,孩子就會以更暴烈的方式,來回敬父母或他人。這種情況,大人或許無法理解,然而青少年的孩子就是如此,所以父母一定要特別注意自我的行為,爭取孩子的尊敬。


另外,父母親情緒是否穩定,也很重要。如果父母常常很急躁的教導孩子,孩子小時不會反彈,還肯乖乖讓爸爸罵兩聲,但孩子長大了,就不會願意父母再像小時候般對待他,當然,他們對父母的期望,也愈來愈苛責。舉例來說,一個玩得滿身大汗,從外面回來的孩子,本來想的,是和父母分享他的快樂,但事實上,在家迎接他的,萬一是一頓結結實實的打罵,那麼就算家長說得再有道理,孩子還是很容易就否定父母的言行和威嚴,關閉彼此的溝通之門。


此外,身教是教導孩子一言一行很重要的管道之一。如果父母跟子女說了一大套,也沒有效果,那麼,就要從本身做起,把自己做好,孩子自然會認同。事實上,青少年對於父母親說的話,經常不用「聽」的,而是用「看」的。即使爸媽說得再漂亮,但說的和做的不一樣,孩子就會覺得「其實父母也沒有權力來說我」!或許這一點,是很多父母無法接受的,畢竟,原本父母可以掌控一切,現在卻成了兒女控制、要求父母,父母難免無法適應。


甚至有父母會問:我們以前沒有環境,沒有條件看書,現在要如何要求孩子好好讀書呢?
其實,用「心」要求孩子才是最重要的。換句話說,媽媽可以不識字,但她用「心」告訴孩子:要好好讀書,讀書很重要,否則會和媽媽一樣辛苦……等等,加上媽媽的刻苦、勤奮……等優點,只要父母真心對孩子期許和期待,孩子一定會有所感受,並轉移到讀書上面。但是,如果父母本身不積極進取,是吃喝嫖賭型的,那麼當然就不可能激勵孩子,讓孩子奮發圖強。


除了身教,樂觀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質。所謂樂觀,是指對人、對事,特別是遇到困難時,能以積極、光明的態度面對、教導孩子。如此,將來孩子在面對考試、交友、將來的就業等問題時,如果遇到挫敗,也可以用較光明看待。這是父母親以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,從「心」參與孩子的一種很好的方式。更何況,如果父母能保持樂觀的態度,就可讓孩子很有活力和自信,也會產生很大的安定感,對整個生活環境,很有安全感,對未來不用太擔心。事實上,父母相信孩子,孩子就會獨立自主,無形中給孩子自由發展和訓練的好機會。


綜而言之,父母親以積極、樂觀和穩定的方式教育孩子,參與孩子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,孩子長大成人後,將必能體會父母對於他人生價值觀的建立,提供了很大的幫助。而且這種參與,是人生面的參與,而非浮面的同樂一下。當然,樂觀的態度,也有一定的條件,絕非放任孩子做錯事也「沒關係!不要緊!」,所以基本的標準還是要訂定。在成人的世界中,樂觀是愈來愈難,因為生活中有很大的壓力。


好父母才教出好兒女


我們常說:「有好父母才有好子女」,「好子女出自好家庭」,的確,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,自己要要朝同一方向努力。因為,在孩子心目中,父母是最好的模式,不管他們生氣也好,傷心也罷,父母還是最重要的,最好的。只不過,有時還真的是很難做到呢。父母受自己成長背景影響很深,所以在教育子女時,難免拿「舊觀念」來教「新小孩」,如要避免不良的影響,一定要用心想想:什麼是正確的,是對的,然後再教導孩子。孩子漸漸長大,和小孩子時慢慢不同了,他要尋求自我,表現個性,但父母親卻希望得到孩子的認同,還孩子依然緊密結合。如此衝突的觀念下,彼此之間就容易產生摩擦。


現代父母變變變


前面我們談到「父母應參與孩子的生活」,往往是由父母的角度看,因為父母總是看得比較遠,所以父母不妨退一步,放軟自己的脖子,真心願意改變自己。孩子在成長的階段,總是在變,但無論孩子怎麼變,總離不開父母的手掌心。所以我們不妨以孩子為小圓,擴大我們自己大圓的範圍,同樣的,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改變,也會很高興的,因為這代表了父母對孩子配合與接受,孩子會覺得父母「真的」參與了生活。當然,以上所談的都是大原則,每一個個體不一樣,家庭不一樣,父母還是要根據自己家庭的狀況,找出參與孩子生活的最佳方式。


不過,在進行的過程中,有兩個字可以奉送給所有父母,那就是「耐心」二字,「耐心」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,在個別差異的情形下,幫助孩子最穩固的基石。只有在父母的耐心中,孩子才能穩紮穩打的成長。也就是說,不論孩子是男昰女,內向外向,多大多小,如果父母沒有耐心,就不能發現孩子成長的情形,以及特別的需要。也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孩子的優缺點,也不會激勵他的學習動機,甚至孩子學習不良時,也不能耐心等待他的成長。


總之,父母對於「身教重於言教」的原則一定要把握,父母如果能夠以積極的態度,穩定的情緒,和樂觀的生活,參與孩子的一切,從而培養孩子人生價值觀,以愛和耐心為基礎,自然能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動,共同營造和諧美滿的家庭生活。